根据概念声明,Web 5 的货币层将建立在比特币的基础上与 Web 3 一样,Web 5 将使用户能够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相互交互。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没有来自政府审查或集中服务中断的威胁,以及其他所谓的优势。Web 5 还将旨在为用户提供“去中心化身份”,使他们能够无缝地从应用程序移动到应用程序,而无需显式登录。用户数据,而不是与第三方产品和服务一起存储,将由用户控制,并且只有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才会公开。Web 5还将通过放弃以区块链为中心的方法来实现免审查、以身份为中心的 Web 体验,从而击败现有的模式。
如今Web3仍然还未完全落第,就提出Web5尚有些过早。然而无可否认的是Web3未来会是一个趋势。然而此趋势的重要性在于Web3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以及是个支持隐私且反对垄断的平台。
二、创造新的财富
当我们步入到Web2,即互联网时代时,许多的财富被创造了出来。而这些财富能够显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中。例如苹果的市值为2.5万亿美元左右。谷歌的市值为1.5万亿美元。这些财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然而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资源被高效利用,因此钱财的流动性提高,进而导致了财富被大量创造出来。
而Web3则是在Web2的基础上改善Web2的缺点,那么Web3就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最重要的是用户能够通过Web3来获得更多的财富。例如创建数字藏品,不需要中间人既可以将其售卖出去,赚取100%的利润。又或者是打造一个游戏应用程序,上架至区块链网络,不需要经过互联网公司平台的抽成(例如苹果iOS商店抽成30%,开发者只能得到70%)。
Web 3.0 将提供一个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环境,而过往Web2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将失去其主导地位。此外,Web3是个新的事物。虽然Web3的出现有可能导致Web2的衰弱。但新的科技事物在颠覆旧的事物同时,往往也会创造比旧的事物更多的财富,例如互联网创造了比过往更多的财富。
三、支持隐私、反垄断的平台/网络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互联网,基本上都是被大公司所垄断。例如社交媒体是腾讯;国外则是Meta,智能手机底层的操作系统是苹果和谷歌这2家公司。可以说互联网都是被几家公司所垄断。当黑客黑进这些公司的服务器时,造成的隐私泄露对于大众、社会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此外,互联网公司可以拿大众的数据来进一步盈利。例如互联网公司将用户的兴趣方面数据售卖给广告公司,让广告公司为这些大众打造客制化的广告,进而产生更多的利润。虽然 Web 2.0 使许多权力结构民主化并创造了新的机会,但经济引擎在很大程度上是私有化和垄断的。Web3则是打破了上述的局面。基于加密货币的手机、去中心化存储和加密货币钱包将广泛普及。未来不需要“监视”我们信息的网络和将其售卖的公司。
首先是Web3没有一个中心控制点。例如以太坊等公链平台提供了一个无需验证信任的平台,其智能合约无法被篡改,在以太坊上的数据是完全加密的。互联网公司例如谷歌和苹果将不再控制、掌握用户的数据。人们也不需要担心数据被公司拿去贩卖给第三方等等。
在Web3里,用户将会掌握数据的所有权。用户将重新获得对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并拥有加密的安全性。例如亚马逊和Meta等大公司拥有服务器工厂,存储用户的饮食偏好、收入、兴趣、信用卡详细信息等信息。这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他们的服务,提供更加精准的广告,营销人员和广告商每年为数据要支付数十亿美元给互联网公司。
Web3可以大幅减少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由于数据将分散和分布在全世界的服务器里,黑客将需要关闭整个网络(拥有非常强大的运算力),显然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因为要跟全世界对抗。目前曾发生一些事件导致用户对于数据的担忧,例如互联网公司被迫交出用户数据。2017 年,Coinbase 将美国国税局告上法庭,因其要求查看超过 15,000 名客户的数据。
在Web3里,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地址(即钱包或者是应用程序)并与网络连接。如今开放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学习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或是苹果的iOS开发程序,最终通过他们的审核才可以将应用程序上架。Web3则是不需要通过审核,用户不会因为地理、收入、性别、方向或许多其他社会学和人口学因素而被禁止。
Web3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此前Meta服务器的宕机导致了人们无法访问社交媒体。许多人利用Meta旗下的WhatsApp来进行商业联系。服务器的中断也让商家承受了不必要的损失。而Web3则是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单点故障,服务中断将是最小的。数据将存储在分布式节点上以确保冗余,并且多个备份将防止服务器故障或被占用。此外,借助 Web 3.0,女性、男性、机器和企业将能够与他们不认识或尚未明确信任的全球交易对手进行价值、信息交易和合作,而无需中间人。
总结一下,Web3有以下几个优点:
通过去中介化行业、减少第三方(或是终将)并将此价值直接返还给网络中的用户和供应商,使得社会可以变得更有效率。
通过参与者之间更具适应性的点对点通信和治理关系的新网格,组织可以从本质上更具弹性地应对变化。
大众、企业和机器可以共享更多数据并获得更多隐私和安全保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留言